雅克萨反击战战场古城岛 古城岛,位于漠河县兴安镇东北约4公里的黑龙江中,总面积15平方公里,为黑龙江上第二大岛,与我们失而复得得又再失的雅克萨城(现俄名阿尔巴金诺)隔江相望。 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至1688年清军为反击沙俄侵略,收复雅克萨城,在这里进行了两次收复失地反击战;清军在古城岛上筑土城,建营盘,设置指挥所,雅克萨战役后,由白大将军驻岛设坼堠(哨所)守卫边疆,并重新修缮土城堡;岛上的城堡与炮台,至今只依稀留下些痕迹,当年的铜炮“震北候”亦失落于岛东南的南盖山中,不知所踪;岛上现已开辟为农田,过去,当地农民虽然在耕种田地时会挖出些古城遗物,但都因没有文物意识而丢弃了。 如今在古城岛上很难寻觅到古城的遗迹,但置身其中似乎已经令人感觉到那场已经远去的正义征战的呐喊与弥漫硝烟! 雅克萨战争简介: 清康熙二十四年至二十七年(1685—1688年),中国军队为收复领土雅克萨,对入侵的俄军所进行的两次围歼战,也是中国对沙俄的首次胜利的自卫反击战,俄方称之为1649—1689俄中边境冲突。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九月,清勒令盘踞在雅克萨等地的沙俄侵略军撤离清领土。侵略军不予理睬,反而率兵窜至爱珲劫掠,清将萨布素(中国清代康熙年间抗俄名将)将其击败,并将黑龙江下游侵略军建立的据点均予焚毁,使雅克萨成为孤城。但侵略军仍然据孤城负隅顽抗。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正月二十三日,为了彻底消除沙俄侵略,康熙命都统彭春赴爱珲,负责收复雅克萨城。 农历四月黑龙江开江后,清军约3000人在彭春统率下,携战舰、火炮和刀矛、盾牌等兵器,从爱珲出发,分水陆两路向雅克萨开进。农历五月二十二日抵达雅克萨城下,当即向侵略军头目托尔布津发出通牒。托尔布津恃巢穴坚固,有兵450人,炮3门,鸟枪300支,拒不从命。清军于月二十三日分水陆两队列营攻击。陆师布于城南,集战船于城东南江中,列炮于城北。二十五日黎明,清军发炮轰击,侵略军伤亡甚重,势不能支。托尔布津乞降,遣使要求在保留武装的条件下撤离雅克萨。经彭春同意后,俄军撤至尼布楚(今俄名涅尔琴斯克)。清军赶走侵略军后,平毁雅克萨城,即行回师,留部分兵力驻守爱珲,另派兵在爱珲、墨尔根(今黑龙江嫩江)屯田,加强黑龙江沿岸防务。 沙俄侵略军被迫撤离雅克萨后,贼心不死,继续拼凑兵力,图谋再犯。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秋,莫斯科派兵600增援尼布楚。当获知清军撤走时,侵略军头目托尔布津率大批沙俄侵略军再次窜到雅克萨。俄军这一背信弃义的行为引起清政府的极大愤慨。次年初,康熙接到奏报,即下令反击。 六月二十四日,清军2000多人进抵雅克萨城下,将城围困起来,勒令沙俄侵略军投降。托尔布津不理。八月初,清军开始攻城,托尔布津中弹身亡,改由杯敦代行指挥,继续顽抗。八月二十五日,清军考虑到沙俄侵略者死守雅克萨,必待援兵,且考虑隆冬冰合后,舰船行动、马匹粮秣等不便,于是在雅克萨城的南、北、东三面掘壕围困,在城西江面冰封前派战舰巡逻,冰封后驻军看守,全面切断守敌外援的同时经常发炮轰击。侵略军被围困近年,战死病死者很多,826名侵略军,最后只剩66人。雅克萨城旦夕可下,俄国摄政王急忙向清请求撤围,遣使议定边界。清答应所请,准许侵略军残部撤往尼布楚。雅克萨反击战结束后,双方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七月二十四日缔结了《中俄尼布楚约》,规定以外兴安岭至海格尔必齐河和额尔古纳河为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和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均为清朝领土。 如今,雅克萨城早已于1858年5月28日(咸丰八年四月十六日)在《瑷珲条约》中割让给侵略者,这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痛!而曾经承载过战争过程的古城岛理应成为值得中华民族骄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但这里已经没有任何征战痕迹,没有为国捐躯者的碑记,没有纪念征战的建筑,更没有多少人能知晓这里就是那次伟大战役的发生地、见证地! 值得一叙的事情:第一次战役进行前,时为康熙一等侍卫的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曾奉旨至雅克萨城一带考察沙俄侵边情况。 登古城岛路径:从兴安镇沿黑龙江岸边简易路东行3公里过黑龙江支流就可登上古城岛,冬季可直接从冰面上开车登岛(越野车);温暖季节要乘船过黑龙江支流登岛。
|